Nova Kwok's Awesome Blog

新大灣區遊記——香港篇

五年前,當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有幸有機會來過一次香港,當時完成了博文「大灣區遊記——香港」。

是啊,沒想到這一過就是 5 年了

5 年後的最近又一次得以有空前往,考慮這次經濟狀況和時間窗口不像大學時那麼拮据,便決定多花一些時間嘗試一窺整個大灣區的狀態。

見聞和認知會改變一個人對於事物的理解,以及旅行時心態的變化,我本身是一個很討厭拍照打卡和跟團遊的人,因爲認爲這並不是旅行,而是一場被安排好的定向徒步和消費,不僅不能增加對於個人的見識並改變自己的固有認知,還會讓精心策劃這些文案的人賺的盆滿鉢滿,是一個單輸的結局。

本次行程從上海出發,直飛深圳,之後抵達珠海前往澳門,後折返回深圳前往香港,歷時 N 天。

由於需要記錄的內容較多,本次「新大灣區遊記」將會分爲多篇文章記錄,列表如下:

和往常的文章類似,本文不會按照流水帳記錄行程,而是會挑個人覺得有意思的點進行記錄。

簽證

這次行程對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簽證了,5 年前的文章中「雖然由於計劃原因在到達香港的當天就直接返回大陸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就是因爲——沒錢,當時拖着行李箱走到香港的旅遊區被 700 HKD 一晚的破舊酒店直接勸退,體驗可太差了。

加上考慮到當時通行證簽註從香港回到大陸之後無法立即獲得新的簽註(無法第二天再次前往),所以就草草結束了香港之行。

這一次前往前原定計劃是頂着高價在香港住正常酒店一個晚上,不過到了深圳之後才意識到目前已經可以使用 24 小時自助簽註機,從香港回來之後的當晚即可獲得新的簽註用於第二天前往,這個消息應該是整個行程中最大的好消息,意味着可以繼續保持住在相對低價和高質量的深圳酒店,同時保持行李放在酒店,只用輕裝上陣(雖然其實也不是很輕)即可。

不過有意思的是可能因爲不是深圳戶口,在酒店附近的自助簽註機上得到的是團隊旅遊簽,雖然實際在口岸通關的時候使用起來和個人簽註沒有任何區別。

而對於深圳居民而言似乎可以辦理特別的簽註可以隨時往返香港,非常神奇。

對比之下澳門回來之後似乎還是會有冷靜期,不能像香港這樣無限續杯。(也許因爲許多人去澳門都是奔着賭博去的?

羅湖口岸

羅湖口岸對比五年前其實差異不是很大,不過令我疑惑的是廣九直通車的橋似乎被封起來了,可能因爲「高速鐵路」開放了之後就不再需要這一絛路線了?

2024 年 7 月 5 日,因广州东站往返香港西九龙站的 G 字头列车已实质上取代普速广九直通车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关闭广州和东莞的内地与香港跨境普速列车(城际直通车)铁路口岸,海关总署 7 月 31 日正式公告关闭上述普速铁路口岸[6]。

2025 年 1 月 17 日,港铁宣布从当日起撤销红磡站的过境限制区(包括 5、6 号月台及车站大堂部分区域等)[7]。

這是 5 年前

這是最近

我儘量保證了一樣的視角和焦距,所以對比着看是不是有一種時間流逝的感覺。

感覺真應該拍點延時攝影的

這裏的橋可以明顯看到已經被封住了

不過依然可以看到對面的 MTR 東鐵線列車

我們再來回憶一下去往香港的標識,在 5 年前看到的是這樣的:

而現在,是這樣的

我依然記得在 5 年前涉世未深的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往香港」牌子時的激動和興奮,感覺跨越了深圳河就會到達一個魅美麗的新世界,一個自由,平等,法制的新區域…

當然,這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認知不足和眼界不夠寬廣時的幻想,雖然可能從實際情況來說,那個時候的香港確實對比如今的香港會更加貼近「國際金融中心」的名聲?

5 年過去了,這 5 年發生了諸多事件,例如:

也一步步改變了香港在我心中的地位和看法,印象中 5 年前第一次去香港的時候滿懷期待要在當地開卡設立戶頭,但是到了現在由於這一系列變故加上從更多維度對於香港的瞭解,開立賬戶也只是成爲了「解決某些實際需求」中的一環。

或者說,可能我更加務實了?我不知道…

彩虹邨

5 年前的計劃中其實就有「彩虹」,但是當年時間過於緊張未能成行,這一次又來到了「彩虹」,決定一探究竟。

我們還是來看看這裏的背景是什麼:

彩虹邨(英語: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獲稱為「香港最美屋邨」[2],佔地逾 5.1 公頃[3],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發展,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4],融入包豪斯風格元素[5]。因為設計獨特,彩虹邨榮獲了香港首個建築獎項——1965 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年度最高榮譽「銀牌獎」[6]。現時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

2024 年 10 月,房委會向黃大仙區議會公布重建計劃方案,首期預計於 2028 至 2029 年率先拆卸碧海樓、金碧樓、丹鳳樓、街市,以及聖公會兩間已遷出的小學校舍,原有位置預計於 2035 至 2036 年完成重建後將會安置下一期(錦雲樓、紅萼樓、金漢樓及白雪樓)的居民。最後一期(翠瓊樓、金華樓、綠晶樓、 紫薇樓及多層停車場)預計將會於 2042 至 2043 年拆卸,原有居民屆時將會獲安置到第二期的新樓宇,整個重建計劃預計於 2048 至 2049 年完成 。[10]

還好來的快,要是再拖 5 年就沒了。

由於對新加坡的房產結構有一些瞭解,所以看到了 Wiki 之後就立即明白這個很像新加坡的 HDB(政府组屋)

和網圖不同,實際看彩虹邨的樓已經掉色,靠近內部的看的時候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年代感(可惜沒有拍照),是那種可以立即將你拉回 20 年前的感覺,水泥的過道,金屬的大樓門,以及若有若無的炒菜的香味。

這裏的拍攝地其實是一個多層停車場的樓頂,下樓之後也去額外關注了一下這裏的停車價格,照片如下:

從這個時租價格來看,似乎和之前在 PingCAP 外灘 SOHO 的停車費有得一拼

和大陸對比那肯定是很貴,雖然實際上也是很貴(尤其是考慮到汽油價格),這麼一看也不難理解爲啥那邊的車感覺人均改裝了,例如這個改了輪轂的 Fit:

還有這個 BMW

以及這個 GR86

香港迪士尼

雖然身在上海,但是很少去上海迪士尼,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很討厭上海迪士尼,感覺是一個過度割韭菜的地方,並且對大家的行爲感到不解。

同樣作爲用來放鬆的樂園,如果在上海迪士尼持有普通門票,則是接近 500CNY 的價格,且似乎從 2022 年開始上海迪士尼常年是旅遊高峰日,從下地鐵開始便會經歷接近 1hr 的入園排隊,入園後使用 Disney 的 App 會發現幾乎所有的項目都是 40+min 的排隊,基本如果不購買「快通」的話就會是走路+排隊一整天,總共可能只能玩 3 個項目的節奏,體驗非常的糟糕。

2016 年 6 月 16 日,上海迪士尼正式开园,仅运营一年就实现盈利,接待了超过 1100 万名游客,远远超过迪士尼集团的预期,这也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个开园首年即实现财务收支平衡的主题乐园。

运营三年后,于 2019 年,上海迪士尼全年营收达到 70 亿元,成为迪士尼集团全球最赚钱的主题乐园。

當然,這個也是市場決定的,如果需求量沒有如此大的超過供給量的話,也不會有這樣的局面,雖然,我個人把這個解讀爲——韭菜足夠多,都搶着被收割。

於是這一次來香港便要來看看香港的迪士尼情況是如何的,能不能有所改觀。

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園時面積僅 28 公頃。經過第一輪和第二輪擴建計劃後,面積已達 35 公頃[2],香港迪士尼仍在進行第三輪擴建[3]。香港迪士尼樂園目前是面積最小的迪士尼樂園。

從門票價格的角度來看,由於可以從「閒魚」上買門票,獲得了實際 500CNY 的門票,此外還購買了一個 259CNY 的餐券(可以獲得園內標定 160HKD 以內的午餐和晚餐加一個小吃券),從價格來看,甚至似乎和上海迪士尼持平了,但是這是香港啊。

所以在上海迪士尼能體驗到香港的物價,算不算某種一舉兩得呢?(

要前往香港迪士尼似乎只有兩種途徑——港鐵或者開車(這一點也和上海迪士尼一樣)

迪士尼綫原稱「竹篙灣鐵路綫」,建築成本原本為 26 億元,最後減至 20 億元[4]。本綫工程於 2002 年底動工興建[5],是為配合香港迪士尼樂園而建;2005 年 4 月竣工,欣澳站於 2005 年 6 月 1 日啟用,全綫於 2005 年 8 月 1 日正式通車;全長 3.5 公里,行車時間 5 分鐘,是港鐵系統最短的重鐵路綫。本綫只有 3 列列車,是港鐵系統中列車數量最少的路綫,列車停泊和維修與機場快綫、東涌綫共用小蠔灣車廠,是港鐵系統中唯一不設中途站以及車廠設於路綫範圍以外的本地重鐵路綫。本綫是原地鐵系統以及整個港鐵系統目前唯一完全位於新界區內以及只在單一行政分區(荃灣區)行走的重鐵路綫;也是兩鐵合併前,地鐵最後一條通車的路綫。

下了港鐵之後就能看到和上海迪士尼類似的大門和長長的路,經過短暫的檢票之後就可以看到…迪士尼的內部環線火車站。

繞過火車站之後就可以看到標誌性的「城堡」了。

不得不說香港的迪士尼不愧是面積最小的迪士尼,「城堡」整體體積甚至感覺不如上海任意常見的商品房。

和上海迪士尼一樣,香港迪士尼也有一個自己的套殼瀏覽器 App,打開 App 之後可以發現許多項目的排隊時間都在 15min 左右,進門的右手邊就是「明日世界」區域,對應上海迪士尼的 e-Tron (創:光速戰記),但是查閱 Wiki 就可以發現上海的「創:光速戰記」反而是個特例。

飛越太空山初次於 1975 年在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於 1977 年在迪士尼樂園度假區,於 1983 年在東京迪士尼樂園,於 1995 年在巴黎迪士尼樂園,及於 2005 年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始營運。2016 年开业的上海迪士尼樂園的明日世界不设有「飛越太空山」(Space Mountain)景点,取而代之的是以《創:光速戰記》(Tron)為主題的半室內骑行雲霄飛車「創極速光輪」。

從整體排隊時間來看,香港迪士尼要有絕對的好評,尤其是對比上海迪士尼而言,當然,這也是供需關係所決定的產物。

整體上來說,在香港迪士尼處處可以看到上海迪士尼的影子,又處處能感受到和上海迪士尼的不同,但是由於供需關係等原因,你可以以接近上海的價格獲得體驗明顯更好的遊園感受——畢竟來迪士尼玩是來找樂子的,而不是來罰站或者給自己錢包開個大窟窿的,你說不是麼?

開立銀行賬戶

來香港的一個重要的 KR 就是銀行開戶,5 年前就有這個計劃,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成功,這一次準備的開戶的賬戶有 ZA Bank,BOC HK 和 HSBC。

在出行前發現這三個賬戶都已經可以線上開戶,只需要 GPS 定位在香港境內並上傳出入境記錄即可(好像 ZA Bank 會要求連接上香港本地 Wifi)。

在香港迪士尼休息的時間便摸出手機開始線上開戶,成功提交了 ZA Bank 和 BOC HK 的賬戶,HSBC 賬戶不知道爲何提交失敗,於是決定放棄。

回到上海之後也是依次接到了開戶通過的通知並陸續收到了實體卡,從實際體驗上來看有以下初步結論:

  • ZA Bank 的卡片綁定支付寶只能扣除 HKD 餘額,而且有逃不掉的 1.95% 的手續費(官方標稱是 VISA 收 1%,ZA 收 0.95%)
  • BOC HK 的「中銀卡」可以直接綁定雲閃付扣款,國內消費 CNY 對應 1:1 扣除離岸人民幣
  • BOC HK 的萬事達扣張卡每筆消費有 0.5% 的反現,但是我綁定到支付寶使用的話會隨機失敗(有的時候重試又能成功),不知道爲啥,尤其是如果被掃的場景,可能失敗了支付寶就自動 Fallback 到後續卡片了,用起來體驗不是很好,而且綁定支付寶消費的話大於 200 CNY 會被支付寶方面額外收一筆手續費

高速鐵路

香港西九龍站(英語:Hong Kong West Kowloon Station[4][5][6]),規劃及建設期間稱為西九龍總站,通常簡稱為西九龍站或西九站[7][8],是位於香港西九龍油尖旺區的鐵路車站,本站為廣深港高速鐵路的南端起訖站,鄰近西九文化區。其佔地 11 公頃,耗資 122 億 3 千萬港元興建,樓面總面積達 43 萬平方公尺[9]。站內實施一地兩檢,設有內地口岸區,由中國內地派駐執法人員執行中國內地法律[10][11]。

香港西九龍站的鐵路被香港稱爲「高速鐵路」,此前我不以爲然,感覺不就是普通的動車組列車麼,高速在哪兒。

本次出行除了有一次沒有趕上福田-西九龍的火車導致從落馬洲通關乘 MTR 以外均乘坐「高速鐵路」往返。

從價格上說,接近 70CNY 的售價(從福田-香港西九龍)的確不算很便宜,但是對比港鐵大約 50CNY 的價格來說算得上是符合市場定價。

但是,從福田-西九龍的鐵路只要 15 分鐘,而如果乘坐港鐵的話則是 50 分鐘。

從福田站開始就一路全程在隧道中(有點北京機場快線的感覺),15 分鐘後便到達了香港西九龍站,幾乎橫跨整個九龍半島。

和要繞路一圈的港鐵比起來那真是 Blazing Fast,再搭配上可以通過自助簽註機隨時簽註的策略來看,晚上回深圳住,白天在香港玩似乎會越來越稱爲高性價比和更好體驗的香港旅遊主流方案。

一點 Fun Facts:

現時在內地口岸區連接車站 WiFi 可直接免費上網,服務由香港網絡供應商提供,無需提供實名登記電話號碼或微信賬號[53]。同時,旅客在內地口岸區使用行動通訊服務(包括使用數據訪問網絡),仍接收香港的網絡訊號,香港流動電訊營辦商的用戶不會被收取漫遊費用,且不實行內地的網絡內容審查[54],非香港本地電信運營商的用戶則是按照在香港漫遊的正常情況提供服務並收取漫遊費用。

消費

5 年前初次前往香港的時候還額外自備了港幣,這一次前往感覺幾乎所有需要付費的地方都覆蓋了支付寶支付(澳門也是,支付寶甚至可以直接乘坐澳巴),隨着支付寶的滲透,港幣現金的需求越來越少。

更加減弱了香港作爲境外旅遊地區的超脫感,整體的旅遊體驗更加無縫地接近在大陸的日常生活體驗。

法制/罰款?

沒趕上「高速鐵路」的那一次不得不從落馬洲通關,到了「旺角東」下車後印象最深的便是這個:

根據《僱傭條例》,僱主如故意及無合理辯解而不依時支付 工資給僱員,或不支付欠薪的利息,可被勞工處檢控,一經定罪,拖欠工資最高可被罰款 35 萬元及監禁 3 年,不支付利息最高可被罰款一萬元。

立即就想到了許多大陸公司隨意裁員不依法給補償然後然後一副:「你去仲裁我好了」的態度了。

此外還有一些關於亂丟垃圾的罰款:

這就不得不想到經常大陸的街頭,以及高速上,例如:

來源:https://x.com/tualatrix/status/1882687325240795345

可能是有這些法律的存在,香港整體街邊環境給我一種破舊但是乾淨的感覺,類似也許上海不使用轉向燈變道會被扣分罰款,所以上海馬路上幾乎所有車變道都會使用轉向燈。

對比之下蘇州就像蠻荒之地一樣,應急車道隨便走,實線隨便壓,我是不理解這但凡裝個攝像頭開始罰款都可以在一天內回本的事情爲什麼不做?要麼執法者和地方官員本身也是這麼開車的?

也許中國大陸也應該引入這些法律,這樣所有人的生活都會更好?

城區

由於時間規劃的原因,這一次在香港境內去了三個地方:

  • 維多利亞港
  • 彩虹邨
  • 香港迪士尼

從 MTR「金鐘」站下車穿過立法會大樓就到了維多利亞港邊,舒適的廣東氣候讓我這樣一個常住上海的人完全沒法理解這是冬天該有的樣子。

溫暖甚至有些刺眼的陽光,沒有呼嘯的寒風和由於超低溼度帶來的大量靜電,藍色的"海岸",這似乎應該才是「南方城市」該有的樣子。

走到岸邊時已經有些走累,坐在岸邊休息,看着旁邊來來往往的人羣,一瞬將思緒帶回前灘休閒公園,這不就是前灘休閒公園的樣子麼? 背後的辦公樓,中午有員工下樓散步聊天(雖然是粵語),面前來來往往的船隻,一個和諧的下午的畫面…

除了這面前的水不是泥色以外

回到上文對於務實的討論,坐在岸邊休息的我在想——如果現在給我一個機會選擇香港和上海,那我應該如何選呢?

兩邊都有較高的房價,一邊有更加暖和舒適的冬天(這個確實是優點),但是上海作爲內地城市有着更加低的物價水平,在同等收入的情況下似乎會有更好的生活質量,但是內地城市的缺點也很明顯(例如監管,執法,食品安全等)。

我得不到答案,或許這個問題也可以被修改爲——如果是新加坡和上海選哪個,或者瑞典和上海選哪個。

各有利弊,做不到既要又要,想明白了這點,再看看週遭這溫暖的環境,內心還是有些遺憾,但是也對自己的需求和想法有了一點點更深的認識了。

看着岸邊的信標還有圍欄旁邊的遊客,心中各種關鍵詞不斷跳動——法制,高物價,現代化,溫暖的氣候,更差的居住條件,寬鬆的外匯管制,被大陸不斷滲透的法律…

可能真要爲未來做出選擇也得在香港多旅居一段時間,現在也僅僅是內心的幻想…

然後鬧鐘響了,將我從幻想帶回現實,我終究只是個「訪港遊客」,是時候離開了,再不走就趕不上回上海的飛機了…

從西九龍乘車回到福田的路上,我內心還在回味幾個小時前在維多利亞港的遐想,直到列車進入內地區域之後發到手機上的短信告知今晚 2030 起飛前往上海的飛機將延遲到 2315 起飛之後,思緒便瞬間收回。

好你個金鵬航空!

再見香港!

#Chinese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