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
几周前,我和我的团队关于最近打算开发的项目做了一些讨论,原计划讨论的是关于项目涉及的功能总体规划,而在讨论中项目的主线论点被一个组员一再带偏,变为了代码的专利申请和保护等,出于对开发效率的保护和对主发展方向的维持,作为整个项目的负责人,我不得不请求那名组员离开我们的团队。
除此之外,类似的情况也经常发生于我和其他人的讨论中,这让我思考,为什么对于一个问题的讨论总是被难以把握重点,导致偏离了研究问题的真正 “着力点”.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总是与 TA 的的思维习惯,或称意识形态有关,由于目前我还是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我打算通过我所面对的学生的共同点,即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所在的社会的形态来展开探索,同时聊聊我对于问题的分析思路。
偏离重点的常见原因分析
愚以为,找不到问题本质的这个问题来源于我们常年所受的教育和现行的互联网。
教育
我知道,在中国从小学开始,我们所面对的便是以背诵,抄写为主的所谓 “素质教育”,整个学校的体制极力推崇 “政治正确” 或者正确答案,在学校中,只要你有一些 “自由” 或者 “不符合年龄段” 的想法就会遭到 “镇压”,轻则被叫到办公室班主任谈心,重则被要求叫家长…
社会最爱专制,往往用强力摧折个人的个性,压制个人自由独立的精神;等到个人的个性都消灭了,等到自由独立的精神都完了,中国社会自身也没有生气了,也不会进步了。 中国社会里有许多陈腐的习惯,老朽的思想,极不堪的迷信,个人生在社会中,不能不受这些势利的影响。 有时有一两个独立的少年,不甘心受这种陈腐规矩的束缚,于是东冲西突想与中国社会作对。但是中国社会的权力很大,网罗很密;个人的能力有限,如何是中国社会的敌手? ——《易卜生主义》
此外,强行给本应不同的学生纵向比较也产生了学生的自卑感。分数,在中小学中几乎成了唯一的通行证,学生之间除了统一考试的分数以外没有其他的可比之处,个人的兴趣,特长成了一个 “影响学习” 的所在,慢慢地,我们在学校的唯一奋斗目标便成了分数,想要好分数的就是好的 “思想方向”,是好的,除此之外就是 “不务正业”,是不好的。
长此以往,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就会扭曲,只有好的和不好的两个被预先定义好的极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只有多年以后我们走出校园才能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种色彩,原来自己的价值并不通过分数来 ** 被 ** 决定。
除此之外,我们还习惯了被动地接受观点,老师上课和工业化的流水线极为类似,所有学生 30 度角仰望前方,奋笔疾书记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所有 “重点内容” 以便课后复习,而所谓的考试,也仅仅在考验你的做题能力和背诵能力,“在 ** 这个问题 ** 上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类题目中绝对不是让你写你的看法,而是写上老师在书上划的” 重点 “,然后写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 这是我的看法 “. 长久以往的面对如同 “武昌起义的必然性” 这类问题时,我们只能想到书上写的一二三条,而想不出任何其他的 “自己的想法”,多么可怕…
** 这样对于分析问题的能力上直接的损伤就是,我们习惯性地准备去接受一个正确答案,而忽略了本身的思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思维的惰性.**
现行的互联网
如今的互联网,博客很萧条,微博很火爆。很多博主一年难得写几篇博文,却可以每天发上十来条微博.“空间”,“朋友圈”,“微博” 的兴起让我们的思维越来越碎片化,无联系化。
就以抄袭 Twitter 的微博为例吧,140 字的字数限制让非专业 “段子手” 的普通学生难以通过一条 “状态” 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思想。每条短小的 “状态” 最多只能表达一个事件的一个局部或者仅仅是针对一个事情的简单的 ** 主观看法 **,而如果想要详细地了解一个事件,就需要收集和阅读大量的 “状态”,而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又有几个人会愿意这么做呢?
此外,长期关注这些内容会导致我们思维方式的改变,我们的思维开始跳跃,每看一百来字后大脑就开始习惯性地想要跳转到下一个完全不同的内容,就像《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一书中所描述的:
我们因为上网而不再做的事也会产生神经学结果。正如同步放电的神经元会连接在一起,不同步放电的神经元就不会连接在一起。由于浏览网页挤占了我们用来读书的时间,由于收发短信挤占了我们用来遣词造句的时间,由于在网络链接中不断跳转挤占了我们用来沉思冥想的时间,原本用来支持旧有智力功能和精神追求的神经回路逐渐弱化,并且开始分崩离析。大脑会回收那些闲置不用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突触,将其用于其他更迫切的工作。我们会获得新的技能和新的视角,可是旧的技能和视角也会因此而丧失。
而经常跳转在阅读上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面对一篇千字以上的没有插图的长文章甚至都无法顺利读完, 当然更别提写长文章了 .** 在讨论问题前无法决定讨论的主题,讨论时也难以把握着最初定下的计划讨论方向,思维随着大脑的无意识漂移乱换论点,导致每次讨论的效率都不高.**
如何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
前面啰嗦了半天关于找不到问题的所在可能原因,下面就举之前我和团队讨论的那个问题来分享一下我分析问题的方法。
开发的项目想法很简单,就是一个消息聚合的系统,旨在让我们在这个处处碎片化的时代帮助我们完成消息聚合,减少思维跳跃的几率并且防止错过重要的消息,利用二八定理,用最少的时间接受到最重要的那 20% 消息。由于这个系统的终端用户是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所以在一个 ** 已有的半成品的想法 ** 上我们需要更多考虑的这个系统 ** 对于终端用户的易用性和现实的可推广性 ** 等。
个人认为一个良好的思路应该如下发展:
即我们仅应该在必要的地方分岔,如无必要则应该以 “串行” 的方式在一条思路走完且在完成记录和组员同意后再切换下一条思路,且随时需要关注分岔的方向是否与分岔的父方向相关,如果不相关则应该立即停止分岔。
而面对长期影响我们的教育产生的思维的惰性的问题,克服的方法十分有限,毕竟十几年的教育塑造了我们大多数的思维观念,这个需要平时多看一些关于如何批判性思考的书(注意,这里的批判性并不是指去批判事物,而是由于英文 Critical Thinking 字面翻译不恰当,不慎带入了中国的语境,导致了歧义。正确的理解应为:带有怀疑的去独立思考.)
推荐阅读
0.《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1.《你的灯亮着吗?: 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