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闭环空燃比从 14.7 调节到 15.4 来获得更低的油耗表现——十代思域 + Hondata 的一次测试
在一个名为「AFR 16」的小圈子中偶然看到「冬夏」提到了一个更稀的空燃比降低油耗的思路,打算为此进行验证。
申明:本文是对于 AF 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学习后的笔记,作为一个非车辆工程相关的人,部分文章内容可能并不正确,仅供参考。
我始终相信,在国内这个改装圈非常混乱,商家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人和车一起成长绝对比无脑花钱跟风改装更加有意义,于是,在此我记录下所有的改件和改后的效果,以及一些心得体会。
理论部分
对于汽油发动机而言,不同的空燃比会决定不同的燃烧特性,例如我们可以从下图中得到这么个曲线:
上图来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deal-stoichiometry.svg
但是一般来说我们会从各种地方得到 14.7:1 这个黄金 AF,但是结合上图可以看到 14.7 并不在 Best fuel economy 中。
我们从「汽油发动机稀薄燃烧NOx后处理系统试验研究」一文(链接见附录)中可以看到如下文字:
我们可以得到两个针对「厂商将 AF 设定到 14.7 而不是 15.4 或者更高」的初步猜测:
- 为了更好的动力表现
- 为了更好的排放表现
- 保护排气头段中的三元催化剂
我们知道氮氧化物的量是排放标准的指标之一,在国 6B 排放全面推行的 2023 年,对比国 6A 而言对于氮氧化物的限制从 60 mg/km 降低到了 35 mg/km。
我们来看另一个不同的空燃比对于排放的表现的图:
上图来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post/Is_there_any_mathematical_model_for_carbon_monoxide_amount_in_terms_of_air_to_fuel_ratio2
没有找到这个图具体在哪个论文中被使用过。
可以看到从 14 开始到 16 之间氮氧化物(绿线)达到了顶峰,或许可以印证上文中「为了更好的排放表现」的猜测,尤其是考虑到现代车辆的 ECU 程序是各种油耗/排放/同派系不同市场车型标定等各种妥协的产物。
所以在上面的理论部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如果你不在意环保表现(或者说你不是汽车生产商),只是为了更好的油耗表现的话,那么应该将空燃比(其实这里更加准确的说法是——闭环状态下的空燃比)调节到接近 15.4。
实践部分
为了验证我们的理论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首先交代一下实验车辆:
- 十代两厢手动思域
- 2/3 箱 98 号汽油 + HKS 0W-20 机油
- 235/40/R18 的 AD09 轮胎,测试条件下胎温 25 度,前轮胎压 2.2,后轮胎压 2.3
- 测试道路:上海中环高架某处
- 测试天气:进气温度 30 度,中雨
由于有 Hondata ,我们可以很容易修改车辆的闭环 AF 值,原始设定如下:
可以看到原厂标定就是 14.7。
我们分别将这里的值修改为 15.4, 15.5 和 16 分别写入 ECU 进行测试:
出于安全考虑,Closed loop target lambda high load 的值没有被调整,因为高负载下稀空燃(比如高档位低转速稳定巡航的时候突然 tip-in 一脚油门,此时负载很高但是空燃比很稀)有更大的爆震风险。
测试方式为使用 ACC 定速巡航 70KM/h ,并保持 10+KM 的行驶里程以求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油耗数据。
当然,这里由于中环路也不是一个非常平的路面,且三次测试中降雨量和风速可能也有差异,这里主要作为一个定性对比而非严谨的定量对比。
AF 14.7
油耗为 4.8L/100KM
AF 15.4
油耗为 3.6L/100KM
AF 15.5
油耗为 3.9L/100KM
AF 16
油耗为 4.1L/100KM
从上面的可能包含误差的结果来看,将 AF 从 14.7 提升到 15.5 后油耗从 4.8L/100KM 下降到了 3.9L/100 KM,得到的数据比较符合「汽油发动机稀薄燃烧NOx后处理系统试验研究」一文中油耗 3.1%~10.1% 的提升。
总结表格如下:
AF | 油耗(L/100KM) |
---|---|
14.7 | 4.8 |
15.4 | 3.6 |
15.5 | 3.9 |
16 | 4.1 |
一些题外话
这样的油耗数据意味着什么?
以我的车使用 98 号汽油,本文编写时上海 98 号汽油价格为 9.93 CNY/L 来看,在高速公路匀速巡航的时候,每 100KM 可以节省 (4.8-3.9)*9.93 = 8.937 CNY。
为什么厂商不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其他的问题?
这里我个人的想法有如下:
- 会导致更加高的氮氧化物排放
- 这个排放很可能让车辆没法通过国 6B 的排放限制(导致车辆无法上市),所以作为妥协的一个结果
- 会有更高的排气温度
在 Hondata 的文档 https://www.hondata.com/help/flashpro/index.html?closed_loop_parameters.htm 中有如下描述: Warning: Running leaner than stoichiometric (lambda 1, approx 14.6:1) will increase exhaust gas temperatures. For this reason it is not recommend to change these parameters for vehicles with catalysts.
所以对于非直通头段的车来说更稀的 AF 会带来更高的排气温度,这个温度可能会对排气系统造成损伤(准确来说是头段里面的三元催化器)
- 可能会导致动力下降
- 如下图可以了解到,比 14.7 稍微浓一点的空燃可能可以提升些许动力,但是更稀的空燃会导致动力快速下降
上图来源: http://www.mummbrothers.com/SRF_Stuff/Secrets/Driveline/Air_Fuel.htm
我们作为消费者,在了解了原理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后,在这里可以有所取舍,然后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毕竟这才是我们自己的车不是嘛?(而不是拿到手之后可以被厂商随意 OTA 和强奸各种奇怪功能的车)
调节时候遇到的趣事
发现在使用 Hondata 公版程序——即没有调节过上文截图中的 AF 表格的时候,Datalog 中 AFCMD(ECU 请求 AF)会一直抖动。
而调节了之后,AFCMD 相对就稳定了很多。
不确定这里是由于原车电脑 ECU 有啥额外的补偿,还是说 Hondata 的公版程序这里有什么 Bug 导致。
通过一点理论结合实际动手,是不是对你的车和内燃机的特性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