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 Kwok's Awesome Blog

关于家用车使用多点安全带的一点迷思

这会是一篇很短的文章,仅为个人对于家用车使用多点安全带的一点想法和思考,或许可以给一些有着和我类似想法的同学一些启发。

很早之前在听到有朋友遭遇不太严重交通事故锁骨被安全带勒到骨裂的事情后,便开始想对于我们传统乘用车上安全带的一些改进,最近正好有机会体验了一下 5 点安全带+桶椅带来的包裹感之后,便有了如下不成熟的想法:

要提升体验+安全性,直接买个桶椅,然后上 5 点安全带不就可以了么?上路的话三点安全带一起系上还不会被电子眼误判

就像: ATS-L改TAKATA四点式安全带 一文中说的:

平时开车可以用,如果是改装了竞技方向盘的朋友建议一定要用。但是三点式安全带还是要扣上,因为有些摄像头识别不出四点式,会误判你没有扣安全带,导致违章。

在赛道上,三点式安全带就可以彻底不用了,但是车子跑起来之后会报警,所以我居然找到了安全带插片的合理用法。

随便上网搜一下桶椅 + 多点安全带,看上去最低不到 3000 CNY 的价格可以给自己的车带来颜值,操控和安全的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三点安全带+桶椅

我一向信以为然,直到了解到了一个东西,叫做 —— Seatbelt submarining,简单来说就是在安全带未稳定固定你的身体的时候,在遭遇交通事故时可能会由于身体下潜而导致额外的非常严重的损伤,什么是安全带未稳定固定你的身体,见下图(也可以参考这个 YouTube 视频: RideTight Submarining Demonstration):

为什么可能会导致这种情况呢?我们可以来回忆一下我们市面上买到的桶椅一般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这种大家能买到的桶椅,买回去之后如果继续使用三点式安全带一般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以参考:进气升级 改不好比原厂还慢 中 05:39 的画面:

可以发现三点式安全带与座位平行的部分在这个时候被张紧在了椅子的外侧(而不是直接绑在人的身上),对于驾驶员来说是比较松的,在碰撞时可能会出现下潜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风险点,那就是原厂座椅上的侧气囊没有了。

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提升座椅包裹度的话,可以参考一下其他座椅侧边较厚的安全带位置是如何设计的,比如 AMG 的这个:

多点安全带+桶椅

当然这个时候如果你能接受「原厂座椅上的侧气囊没有」的风险,并且给自己加装了多(>3)点式安全带(可能还加上了防滚架),并感觉已经非常放心的话,可以想想汽车说明书上一句不太起眼的话:

在所有类型的碰撞中,安全带是最佳保护装置。气囊设计用于辅助安全带,而不是代替安全带。因此,即使车辆配有气囊,也要确保您和您的乘客始终正确系紧安全带。

气囊可以在发生正面碰撞的时候减少身体与车身碰撞所造成的伤害,对于多点安全带来说,驾驶员的身体是一直被牢牢绑在座位上,在发生正面碰撞的时候,唯一随着惯性向前移动的部分是头部,意味着这个时候驾驶员的颈椎会承受非常大的拉力,可能反而增加了受到严重伤害的概率。

这一点赛车上的解决方案是——HANS,「HANS系统是附着在座椅上的一个小型装置,随安全带固定在车手的肩部和胸部;, 面对高速撞击时,在安全带的保护下,车手的身体能被拉住固定在座椅上,但头部还是会猛地向前摆动,此时颈部将承受巨大的冲击力。而在佩戴HANS系统的情况下,滑绳将抑制住头部向前摆动的趋势,冲击力也将被从颈椎分散至胸部、躯干、肩膀等处。」,如下图左边所示:

而这一点在民用车上似乎可实践性不是很高…

如果在民用车上也用上完整的一套设备(包括头盔),在路上开车一来视线受阻,二来没法观察到各种盲区(比如 A 柱后方),三来长时间驾驶也非常不舒服。

总结

街头赛车没有奖杯,只有眼泪.

民用车和赛车的安全体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体系,对于民用车而言,靠的主要是:安全带,多个气囊来减少冲击带来的损伤,而在赛车上,主要依靠:桶椅(固定车手),Windows Net(防止翻滚时身体被甩出窗外),防滚架(减少翻滚时和被猛烈撞击时)车辆变形,多点安全带(固定车手),HANS(保护车手脖子),头盔,防火服构成。如果随意互相借用,可能会给驾驶员一种安全的错觉,实则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

但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开头说的「锁骨被安全带勒到骨裂」这个问题呢?说实话,我还没有答案。

References

  1. RideTight Submarining Demonstration
  2. Seatbelt submarining injury and it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How a cantilever seat pan structure exacerbate submarining

#Chinese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