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a Kwok's Awesome Blog

购买电子产品的一些个人看法兼谈自己的一些消费理念

近期由于亲历了一些对于购买电子产品的不愉快,遂有意将自己的一些看法整理成文,虽说标题写的是电子产品,但是依然可以代表我对于其他产品的一些购买理念,本文不为改变他人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概括一下自己对于购买产品的思路:

以下稍微展开:

需求分类

在购买一个物品前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对这个物品进行一个分类:

从依赖程度开始聊吧,譬如对于一个非音乐爱好者,对于音质的需求几乎仅限于闲暇之余听个响,那么他在考虑购买音频设备(耳机,耳放等)的时候是否需要选择一些十分昂贵的品牌呢?或者就一个大众化的 200 元以内的耳机就行了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多次见到一些同学对音质没有真实的需求(比如总是听些原生就音质很差的音乐),但是总是购买昂贵音响设备,排除掉对外显摆的需求而言,可以直接判断,这个钱花得不值。 同理,如果一个需要经常修图的人,一定是对显示器色彩及表现有着较高要求的,如果就随意网上一搜,买了一个大众化的"24 英寸 台式 ps4 电脑液晶吃鸡游戏 IPS 超薄无边框显示屏幕 hdmi 笔记外接 1080P"的话… 心态会是毁灭性的

图为某同学随意选了一个显示器后发给我的对比图,左边为 ThinkPad X1 Carbon 屏幕,右边就是有着类似上述名称的某销量很大的显示器,可以看出颜色发黄,黑色部分偏白,无意批判某个品牌,只能说这样的显示器实在无法满足修图的日常需求。

强依赖与弱依赖

是否长期使用其实与依赖程度有着一定的关联,以我个人为例,平时除了浏览网页,操控虚拟机以外长期使用终端工作,目前使用的鼠标为买电脑时自带的一个无线鼠标,也是被同学“批判”说延迟高,不好看,功能键太少等,但是对于我的日常使用需求而言,这样的鼠标完全够用,则没有必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自己不需要的特性。

同理,对于手机,我将其定性为通讯工具(而非娱乐产品),作为一个通信工具我看重的特性为:高可靠(不能动不动就循环卡 Logo),长续航(一天两充就没法接受了),不易损坏(手一滑掉地上直接跪了的也没法考虑),保护通讯录等隐私,综上我选择了 BlackBerry Passport,并且只有黑莓自带的一些软件,满足真正的“通讯”需求。

对于电脑这类生产力工具,要求就会严格许多,比如长续航,无独立显卡(没有游戏和重度图形处理需求),轻便,耐艹,也是选择了 ThinkPad 的原因,虽然贵,为此等了很久,但是依然是等钱攒够了自己购买而非随意选择一个其他廉价的不符合使用需求的电脑。

排除一些不喜欢或者明显有问题的企业

我不买 X,Y,Z 企业产品,因为 X 企业的产品不好看,Y 企业的电视开机自带广告没法接受,Z 企业由于 GDPR 导致某产品在欧盟无法继续运营,对于用户隐私保护无下限。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有的时候需要考虑经济性啊,一个 Z 的路由器和一些大厂的配置差不多,价格便宜太多… 这里就体现到分类的必要性了,如果资金不够但强依赖,那么的确可以酌情考虑,否则,与我而言,宁可等资金到位了购买自认为可靠的产品,至少别买那些会把自己卖掉的产品吧。

为什么要多注重评测而非评论

不清楚是否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些人挑选商品的逻辑如下:比如要买台电脑,购物网站一打开,输入价位,搜索电脑,看看第一页上的几个,然后结合自己审美看看评论,感觉评论好的就差不多定下来了。

几年前我买电脑就是这样的…

为什么不应该去看评论,首先,在通用的购物网站(而非对于某类产品专门设立的网站)上面的大多数产生评论的消费者可能【不代表】对一个商品的真实认识,当你想买一台用来作图形处理的电脑,看到的评论评论全是“开机速度很快,游戏一下就打开了”,或者你想买一台空调,评论中是“安装工人十分辛苦,家里没电梯空调都是人工抬上来的”之类,是不是很无语,因为通过看评论不仅完全得不到你对你想买的商品的你需要的特性 / 功能的认识,反而会带偏你对一个商品属性的真实考量(如上例中安装工人的态度与实际商品——空调的质量没有任何关联),毕竟,大多数人还在“听个响”阶段。

此外,对于一些专业相关的产品注定销售量和评论数量会远小于某些“爆款”,一味专注“分析”评论(数量,好评度)没有任何价值。

#Chinese #Random Thoughts